時光的山水、流轉的自然
中國繪畫主題長久以來一直是以山水為大宗,藝術家面對山水,也轉化山水,形成一種文化內涵與精神的寄託。
畢業於法國凡爾賽美術學院,從事現代水墨創作逾十年的畫家連瑞芬,深入思索山水符碼及水墨本質,認為中國傳統書畫最重要的特色在於『水』的應用,以及『水性』文化的實踐與追求。水輕無形,持久摧堅,亦柔亦剛,充滿變化。相較於西方油畫媒介『油』的凝重,『水』的清靈與無拘更加自在灑脫。而「上善若水」、「滴水穿石」、「水清濯足」、「流形無常」,諸多譬喻在儒、道、佛典籍中多所可見,充分展現東方水性文化的思維。
基於這樣的的省思與體悟,畫家連瑞芬在從事水墨創作之初,便勇於嘗試多樣媒材與技法,不受囿於既有的規範,而要以個人的觀點及詮釋,來拓展水墨繪畫的新面貌。首先,她從繪畫素材來運用水,讓水性的「柔」與「韌」在繪畫時發揮作用,產生表現力,賦與『水』如同『時光』的作用,在畫面中扮演創造、變動的力量。
同時,運用棉布特質,進行多層次的水洗、墨染、色疊、質塑,醞釀質地與肌理,讓畫面中的山或石或景物,產生各種視覺質感與形象。
畫家喜歡研讀宇宙生成的歷史,見識過各式獨特質地的岩體,於是在凝視眼外的自然天地中,產生對「時間質相」的觀想。她透過畫面創造出的山水景物,已不同於平常眼中所見,而是浸潤在時間長河裡,成為粼粼流光的映境。
八大山人曾言「筆墨當隨時代」,畫家亦如此自我期許昂立新意,創作至今發展將近十多種繪畫系列,均內涵不同的思考及見地。
此次在大墩藝廊的展出是畫家的第八次個展,也是首次為中部的觀眾做完整的棉布水墨創作展覽規劃,特地精選系列畫作四十餘件,具體呈現畫家獨特的水墨觀點及人文見解。
歡迎藝術先進及各界藝文愛好人士蒞臨參觀指教!